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什么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6 03:33:42 来源:网友投稿

一、句子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二、句子原文如

这句话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如下: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四、注释

(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3)之:的。(4)可爱:值得怜爱。(5)者:花。(6)甚:很,非常。(7)蕃:多。(8)自:自从。(9)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10)独:只,仅仅。(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出:长出。(13)淤(yū)泥:污泥。(14)染:沾染(污秽)。(15)濯(zhuó):洗涤。(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7)妖:美丽而不端庄。(18)通:贯通;通透。(19)直:挺立的样子。(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23)益:更加。(24)清:清芬。(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26)植:树立。(27)可:只能。(28)亵玩:玩弄。(29)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30)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31)谓:认为。(3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33)盛:广。(34)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35)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36)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3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38)鲜(xiǎn):少。(39)闻:听说。(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1)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42)宜乎:当然(应该)。(43)宜:当。(44)众:众多。

五、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六、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七、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