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杨氏之子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教案(通用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习重点句子,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及语言的巧妙艺术。教学用具:课件出示全文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了解文言文。(5分钟)1、师板书课题,问: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姓杨人家的儿子。师点拨:“之”是助词,相当于“的”。2、师:说一说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生:像古代人说话一样的。3、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感受一下古文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师出示:惠、曰、禽、诣。2、请学生读上面的生字。3、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生:(只要讲清了大概意思就可以)4、师:说一说你感觉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吗?生1:很难读通顺。生2:有些字没有见过,不好认。生3:句子比较短。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0分钟)1、师:大家再读一下课文,根据注释说一下每个句子的意思。2、生读文后讲文章的意思,师点拨: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其父:他的父亲。为设果:小儿为他摆出水果。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夫子家禽:您家的家禽。3、师小结。(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很聪明。孔君平去看望小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孩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呀。”)四、理解重点句子对话部分1、师:孔君平说了什么?小儿又是如何回答的?生:孔君平问:这是你家的水果吧?小儿答: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好家的家禽呀!师:对的,那么谁来说一下杨氏之子这样回答好不好?为什么?生1:我觉得好,他很机智。生2:我也觉得好,他回答的很巧妙。2、师小结:是的,从“应声答曰”说明他反映很快,没有正面回答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水果,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意思是说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杨梅当然也不是我们家的了。五、拓展学习,背诵课文。(5分钟)1、师:语言表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地方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呢?生:比如,幽默故事,笑话,对联等等。2、师:大家现在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就试试去背诵吧。生自由读和背。六、布置作业:继续背诵课文并默写。杨氏之子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4、齐读。(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2、交流汇报句意。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1、有感情地读全文。2、背诵全文。五、拓展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六、作业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2、默写课文。3、看《世说新语》。杨氏之子教案篇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