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黄檀的栽培技术
1、 种苗选择:首先品种选择要正确。俗称“花梨木”的树种比较混乱:如“花榈木、花黎木、花梨母、草花梨、糠梨、海南黄檀”等等,一时使人难以辨清。其实要以1987年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降香黄檀”,才是唯一标准的名称。其次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健康苗,苗高约40~50厘米,地径在0.8~1.2厘米左右。为了更好提高成活率,采用袋装苗、容器苗上山造林,不但不会出现蹲苗(缓苗)现象,而且成活率可达95%以上。
2、 种植季节:一般选择春季造林。但各地气温的差异有所不同:福建、广东、广西等春季多雨的地区,在3~6月造林为宜,如果有水源灌溉条件,7~8月用袋装苗种植也可以;海南省种植季节相对较晚,在8~9月为最好的造林季节。如果采用裸根造林,在运输过程中须对根系做保护,成活更加有保障。
3、 立地条件:降香黄檀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的地区均能适生。本树种为阳性树种,低海拔的平原或丘陵地区,海拔600米以下的荒山荒地和采伐地的阳坡、半阳坡,常年气温较高,干湿季明显,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等土壤类型,均可造林。
4、 造林前,通常是在雨季来临之前,按常规做好种树前的准备:砍杂除杂、炼山、开垦植穴。植穴的规格:长×宽×深,约为50cm×50cm×40cm。造林时宜穴植,穴植忌积水。造林株行距视立地条件而定,水肥条件很好的地方为3M×2.5M,每亩90株;如果土地不太肥沃、雨水偏少的地区多采用2M×2.5M的规格种植,每亩种植约120株。
5、 挖好植穴后,开始栽植前,先回填表土,这时要配合投放基底肥。每株用量:复合肥150克、钙镁磷300克,结合回填土混合均匀,然后将苗栽植其上。栽植时要注意适当深栽,避免露出地径基部;同时要做到“根舒、苗正、打紧”,回填土略高于穴面,成小丘状,以免雨后树穴下陷成凹形,避免造成根部积水、土埋,以免烂根。
6、 幼树的抚育:种植后当年,在雨季末期(9月)进行松土、锄草1次。第二年起的3年内,应加强抚育管理,方法:以苗为中心清除树盘周围直径1米范围内的灌木杂草,同时结合培土施肥。每年的雨季前、后各1次,有条件的在中间增加一次抚育更好。施肥:结合松土、除草、扩穴,每次每株施复合肥150~200g,以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早日郁闭成林,减少杂草丛生。修剪:花梨分枝较低,侧枝粗壮,抚育时要注意修剪分枝,培育良好杆形。但要注意幼林第1-2年,不要过早、过分剪秃所有侧枝。要适当多留枝叶,以利于增加光合作用。随着树龄的增长,幼林逐步长高,才逐步向上修剪。这样有利于增加幼林期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助于幼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展。
7、 主要病虫害防治降香黄檀的苗期和幼树期,常见的有枝叶病斑。在雨季蔓延比较迅速,严重时整个叶片均显黑色,致使叶子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幼树的生长。另外.嫩叶和嫩梢上也会发生炭疽病,在叶片上.显现圆形褐色小病斑,其上有黑色小点;在嫩枝上发病处呈黑色,逐渐干枯。以上两种病害,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人工幼林主要的是天牛危害,破害后的幼树往往造成风倒或枯死。可在幼虫期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300~400倍液,采用兽用注射器从虫孔注入,然后用棉团封闭孔口,这个方法,是防治天牛的最有效方法。采种种源以海南东方县广坝、江边公社,乐东县尖峰岭以及昌江、白沙等地较多。结实有大小年之分,所以要做好开花结实情况的调查。采种时宜选择15年生以上,干形通直、生长健壮、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的作为采种母树。3~4月开花,荚果于当年12月大量成熟。果皮由黄绿色变为黄褐色即为果熟。荚果成熟后久悬枝上不开裂,采种时宜剪下细小枝条,摘取荚果。果荚充分晒干,揉搓;除去果荚边缘,取得带部分果荚的种子,一般出种率约70%,每公斤种子3550~4500粒,含水量30%左右。种子用一般方法贮藏6~8个月后发芽率有明显的降低。所以采种后要及时播种,若留种备用,最好用相当于种子重量三分之一的草木灰与种子混合藏于瓦缸内,这样贮藏一年发芽率还不致明显降低。育苗幼苗不耐水渍,粘重、板结的土壤会导致幼苗生长衰弱,叶片枯黄掉落以至烂根死亡。所以圃地应选择沙质壤土为宜。播种前种子用清水浸种一天,捞起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上,然后覆土(最好用经搓碎的干牛粪)盖草,晴天早晚浇水,保持床面适当湿润,约10天开始发芽;经15天发芽结束。新鲜饱满的种子发芽率60~90%,若不经浸泡,播后20天左右才能发芽,且不整齐,持续期约30天。同一批种子播种后分早、中、晚三期发芽,一般中期发芽者数量多、质量好,宜选用该期子叶健全、肥大、苗径粗壮、果壳正常脱落者作为分床苗。当子叶转绿开始一年半生苗则以25×25cm为宜。分床后半月长出新根,约一个月抽梢生长,此期管理主要是勤工施薄氮肥。以后苗木生长逐渐加快,这时要供给足够的水肥,以加速苗木的健壮生长,提高出苗量。若管理得当半年生平均高达80cm,地径粗1.1cm,1年生高1.0m以上,地径粗1.5cm以上,出圃合格苗可达80~90%。裸根全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低,多采用1年生苗低切干造林,或用约30cm高小苗,亦可培育半年生容器苗造林。即用1~1.5年生苗木主干木质化部分或粗为0.5~1.0cm的侧枝,切成约15cm的插条进行扦插,注意遮荫,插后约半个月开始萌芽(此时尚未长新根,宜适当摘除新梢),待约一个月根系长出后,萌条高约10cm时选留一条,20cm高时即可拆除荫棚,适当追肥,成活率可达70~80%;若用40ppma-萘乙酸浸切口12小时,成活率达90%,且新生根系特别发达。插条苗培育8个月高可达90cm,粗约1.3cm,侧根4-5条,可出圃造林。造林海南岛在海拔800m以下荒山荒地和迹地的阳坡、半阳坡均可造林。由于降香黄檀喜光,应将造林地的灌木杂树等全部砍除,炼山后挖穴,植穴一般为40×40×40cm。坡度大于250的应开等高种植带。造林密度视立地条件而定,水肥条件较好,又能间种作物的地段,采用3m的植距,比较干旱的立地可稍密些。若用裸根低切干苗造林,应注意:1.起苗前7天左右先在圃地进行切干(仅留主干3~5cm);2.起苗后修剪根系,垂直根保留20cm左右,根幅25~30cm;3.浆根时勿将苗干及切口沾上泥浆;4.宜丘植,切干苗忌积水、土埋;5.苗干露出丘顶1cm。一般在雨季初、中期(海南为5~8月)的阴雨天造林。海南岛的东北部,以及其他有春雨的地区,可以利用春雨时机造林。抚育造林后初期生长较慢,且主干柔软,冠小而稀疏,易被灌木及藤蔓压抑和缠绕,影响生长和干形,应加强砍杂、除蔓、松土扩穴、施肥等管理工作,每年二、三次,以后主干挺直,生长速度渐快,主要是加强松土施肥,使其早日成林。如能在造林的同时种木茨等高秆作物2~3年,可促进干形通直且生长迅速。降香黄檀分杈较低,侧枝粗壮,萌条较多,抚育管理时要注意修枝和抹芽,培育优良干形。用于切干造林的,还要在头年冬季和第二年抚育时选留好萌条。1.黑痣病(PhyllacahoradalberyiicolaHenn.):在苗木及幼树均有发生,一般为害叶片、小枝及果荚等,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产生褪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汇合,并变黑色,重者边成一片几乎覆盖整个叶面。在海南每年6~7月间严重发生,造成叶片枯黄早期落叶。发病较重圃地和林分可在新叶开放后每隔半月喷1:1:100的波尔多液2~3次。2.炭疽病(Gloeosporiumsp.)苗木及幼树均感染,常侵害叶片,严重者也为害嫩枝,海南各地均有发生。可于发病初期每隔15天喷一次1:1:100的波尔多液;秋冬季节或起苗前彻底剪除和收集枯枝病叶烧毁。3.瘤胸天牛(AristobiahispidaSaunders):在海南尖峰岭、吊罗山等地的人工幼林被害率均达20~30%,严重者可达70~80%,被害后幼树往往造成风倒或枯死,较大的树生长受到影响,其成虫于2月初出现,3~4月间为盛期,取食嫩枝树皮。可于成虫活动盛期,摇动树木或用竹竿触之落地,加以捕杀。卵及幼虫初期都易发现,也可用人工捕杀;或者用90%的敌百虫,50%双硫磷、马拉松,80%敌敌畏300~400倍液,6%可湿性666粉的50倍液以兽用注射器从虫孔注入,然后用粘泥围封孔口。4.伪尺蠖:成虫于4月上旬出现,产卵于叶片上。5月中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主要为害嫩叶。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