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侯会古人取名,有点不论“套数”。譬如南宋诗人陆游名字中的“游”,在现代人名中就不多见。 但是陆游的名字确实有来历。相传他母亲在临盆前夜梦见了北宋词人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以秦观之字做了陆游之名,又以秦观之名做了陆游之字——陆游字“务观”,即由此而来。当然这也只是传说。 陆游的爱国几近于“偏执”:一茶一饭,一寤一寐,想的都是扫平“虏氛”、恢复中原的大事。现代学者梁启超评价陆游及其诗歌,“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临终遗言,一不感叹人生短暂,二不处分家务家财,而是以诗示儿,写下那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死去元知万事空(又作“老去元知世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最终灭亡,固然可归因于外敌强大;但是南宋君臣醉生梦死、不图恢复的心态和作为,恐怕也是重要原因。即使是亲聆父训的陆游之子,也未能继承父志,将复兴大业进行到底,反而搜刮民财、谄上压下。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就记录了陆游之子的一段丑行。陆子遹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后来做了溧阳(今属江苏常州)宰。为了巴结宰相史弥远,他把县内福田乡的六千亩良田献给史。史身为宰相当然不好无偿收受,开出了“十千一亩”的补偿价,即一亩地十贯钱,约合今天的三四千元。 帝制时代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口号,但对六千亩有主之田县宰也不能一纸“红头文件”无偿征用,同样是要给补偿的。给多少呢?陆子遹规定:“一千二亩。”即五百钱一亩,约合今天二百元,不足一亩地一年的产值。不用说百姓当然不情愿。于是乎“民家相率投诉”,纷纷上访。 陆子遹的应对之策则是,“会合巡尉,持兵追捕,焚其室庐”,集合巡捕,拿着武器追捕农民,烧掉他们的房屋。捉到田主后关进黑牢,“灌以尿粪,逼写献契,而一金不酬”。 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陆游的一世英名,几乎毁于不肖儿孙之手。当时就有人作诗讽刺陆子遹,其中两句是“放翁自有闲田地,何不归家理故书”,点出他老爹的名号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