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怎样理解“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这句话

怎样理解“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这句话

发表时间:2024-07-26 06:32:54 来源:网友投稿

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民族主义情绪,大汉族中心论的意味太浓,未免有骇人听闻之讥。

南宋幼帝崖山之死以后,宋朝真正意义上消亡了。中华大地彻底由“异族”统治,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儒家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一定程度上中断了宋儒筚路蓝缕开拓的理学道统,一定意义上无视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这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但中华文明并未真正中断。

明朝以后无华夏也是刻意强调汉民族统治的正统性和唯一性。毕竟满人称帝使得汉民族的政治地位再一次受到了打击,文化的传承也受到深远的影响。

这种说法似乎在民国时比较热闹,当时,“排满”之说还认为,汉人在元清统治以后愈发的奴化。

如果从汉民族和汉文化的纯粹性角度去考察,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本身似乎也是个伪命题,因为汉民族和汉文化本身就是各民族融合的结果,这是从“炎黄之战”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了,根本就没有绝对纯粹的汉人,哪怕在汉唐时期,汉人、巴人、越人等就已经是混合体了。相应的我们的文化也是杂交的,北魏拓跋帝的改革就是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典型,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少数民族血统,所以哪来绝对纯净的汉民族与汉文化。

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仅在某一民族的政治地位的变化上考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化内核有没有彻底中断,或发生根本变化,从历史上看,虽然儒家思想几经起落,甚至有理学心学之争,但我们国人共同认可的“仁”“礼”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或被取缔。这一点我们可以再看看西方的文化思想自中世纪以后一再回归早已中断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化,至今犹然,虽然各种学说林立,但根源却是始终不变。

历史如此其来有自,不必被大汉族主义蒙了心。就历史趋势而言,各民族、各国的逐步融合甚至都是不可避免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