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的寇的部首
日寇的寇的部首宀。寇笔画:11。
笔顺:点、点、横钩、横、横、撇、竖弯钩、竖、横、横钩、点拼音:[kòu]基本解释:
寇kòu
〈动〉
(1)(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2)同本义[invade;plunder]
寇,暴也。与败贼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资治通鉴》
(3)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砍伐[fell;cut;chop]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词性变化
◎寇kòu
〈名〉
(1)入侵者[invader]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敌人[enemy]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贼兵,敌军[foe]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盗匪[bandit]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