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如何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发表时间:2024-07-26 08:18:57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

但是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下面谈一点尝试。

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了公式,弄懂了原理,动动脑筋就能推出结果;背诵课文,再难记的东西,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也就背得烂熟……但是作文则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也不是单凭记忆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然后才能修成“正果”——领略到作文的奥秘。要做到这些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事,这就使得好多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写作文自然很难写好作文,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那么怎样清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无米”之故,于是他们便常常告诫学生“观察!读!写!”可是到后来大致结果都会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不力,学生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也并没有看到什么可写的但是这种“看读写”的做法对解决学生的“无米”之难其效果却并不好。

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便搜集大量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事实上这样做收效也并不见大。既然上述做法效果都太差,我们何不另找出路,再想办法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一个班里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可也还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作文的人中,个别的还是写作能力很好的!上面我们谈到,在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这些中学生和作家不能相提并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作家的写作本领他们是望尘莫及的。但是怕写作文的学生和不怕写作文的学生是同学,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他们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他们总该是一个层次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以培养不怕写作文的同学的写作能力为主,来带动怕写作文的同学进行写作。

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第一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

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第二是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具体作法可以这样:

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帮”(为了与兴趣小组的“组”区分开),每“帮”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

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帮”,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帮”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帮”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帮”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帮”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这些“帮人”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

既然“帮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

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帮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

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就会截然不同,有很大的提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