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蓬莱文章建安骨”怎么理解拜托了各位谢谢

“蓬莱文章建安骨”怎么理解拜托了各位谢谢

发表时间:2024-07-26 08:33:00 来源:网友投稿

李白在酒酣之后思路大开,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表达了对传统的文化仰慕。

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出自:《宣州谢_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经不可挽留。乱我心思的今天,令人烦忧更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的秋雁。面对美景正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有着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你我满怀的兴致,想上到青天揽住那明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却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却更加浓烈。人生在世没有办法称心如意,不如就披头散发,登上长江这一叶扁舟。

扩展资料背景:诗歌写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一段时间,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_楼,设宴送行。宣州谢_楼是南齐诗人谢_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_北楼》。

赏析: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

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