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情境认知理论是谁提出的

情境认知理论是谁提出的

发表时间:2024-07-26 09:45:22 来源:网友投稿

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Duguid)于1989年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奠定情境认知理论基础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此文成为情境认知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第一篇著作,也为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开辟了道路。

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关注知识、认知和学习,对知识的评价与认识是其关键特征。它并不只是把知识看作个体内部的心理表征,而是把知识与社会具体情境相联系。

情境认知理论的发展可追溯到学习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操作性行为,忽视了人的意识,认为人的思维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遭到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导致了认知理论的发展。

第二阶段即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的S-R联结,而是主动的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第三阶段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

在建构主义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社会文化认知、生态认知等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学习理论的巨大转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