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水螅是如何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水螅是如何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发表时间:2024-07-26 09:51:19 来源:网友投稿

 体呈指状,小型,肉眼可见,上端有口,周围生6―8条小触手,满布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可伸长达三四倍。基底可以在附着物上滑定,或以翻跟斗的方式来行动。常附着于池沼水草枝叶和石块上。生殖季节体面上可生出乳头状突起,即卵巢和精巢。也营出芽生殖。

  最常见的有褐水螅(H.fusca)灰褐色,基柄部淡白色(图中是正出芽生出一小水螅);绿水螅(H.viridis),深绿色,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和它共生所致。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习见的腔肠动物,分布广泛,是无脊椎动物实验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发现4属,即原水螅属(Protohydra)、水螅属(Hydra)、柄水螅属(Pelmatohydra)和绿水螅属(Chlorohydra)。

  区别鉴定:

  原水螅属在我国尚未发现。腔肠动物的无性生殖还有二裂生殖,一些种类横裂,如原水螅和有角海葵等。

  柄水螅属体的柄部,从组织结构上看,其细胞组成与组成体部的细胞有明显差异,且柄部不生芽体,也无生殖腺发生,是和水螅属的差异。

  绿水螅因其内胚层中有共生的绿藻(Chlorella),体呈绿色。绿水螅在我国尚无正式报道。我们于1986年2月中旬在河南省嵩县伊河畔一水塘中采得绿水螅(Chlorohydraviridissima),数量不多。水螅呈淡绿色,体较粗壮,长5—9毫米,少数个体长于10毫米,触手6—7条,其长度短于体长。这是我国绿水螅的首次记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