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的结构和组词
翁[wēng]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渔翁、富翁、老翁、翁婿、醉翁、家翁
笔顺读写:撇、捺、撇折、点、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
“翁”笔顺图
基本释义
1、老头儿:老~。渔~。“塞~失马,焉知非福”。
2、父亲:“家祭无忘告乃~”。
3、丈夫的父亲:~姑(公婆)。
4、妻子的父亲:~婿。
5、姓。
6、鸟颈毛。
文字演变
“翁”是形声字。从羽篆书之形像鸟的羽毛,公声,公是古五等爵位之首,有居上之意,表示翁是鸟颈上的毛。本义是鸟颈脖上的毛。假借指老翁。翁与公并为东部。古初以公为翁,例颇多。汉刘向《说苑·政理》“见一老公而问之”,《论衡·骨相》“有一老公过”,《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七十老公”,并读翁,后皆为造专字,翁盖如此产生。
本义是鸟颈毛。《山海经·西山经》:“(天帝之山)有岛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因头颈毛居上,引申为长者、父祖。《史记·项羽本纪》:“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亦泛称男性老者。《方言》卷六:“凡尊老,周晋秦陇谓公,或谓之翁。”以上读wēng。音转读wěng,多见于联绵词“翁翁”、“翁博”中。翁翁同“滃滃”,酒色混浊。《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三曰盎齐”。郑玄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酂白矣。”翁博,同“滃渤”,云蒸雾腾的样子。
先秦文献中已使用翁字,战国古文字中始见之,《说文》加以收录。战国时构件作(字形1),小篆整理作(字形2),隶变时作(字形3-10)(其中汉印带艺术性,不能全作常规书写看待)。隶变后楷书作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