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在古代汉语中与和欤是假借字

在古代汉语中与和欤是假借字

发表时间:2024-07-26 10:45:22 来源:网友投稿

与和欤是通假字

《说文》:“与,党与也.”《汉书·燕剌王刘旦传》:“群臣连与为朋,非毁宗室.”《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与”字也被借用作语气词,如《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与?”《孟子·公孙丑上》:“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为了与本义相区别,后来造了“欤”字,成了语气词的后起本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