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据季节气候来安排饮食
天有四季日有黑白,地分东西南北。气候、季节的变化人们各方面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根据季节安排饮食,这就是天人相应的原则。
一般来说春季宜升补,夏季宜清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中医传统主张认为,秋冬需养阴,春夏需养阳。
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冬天多无事,需静养;养阴可降低新陈代谢,使储存大于消耗,对夏天的损失进行调整修补,储备能量等春夏消耗。而且阴能转阳,阴足才能持久抗寒。春夏季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中生冷食物较多,阳气外溢,较易损伤,所以要养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古代农业社会不一样,冬天不是静养休息,而是一年四季不停地忙于工作,参与竞争。
所以现代人喜欢秋冬补阳,抗寒、增强活力,而夏天多补阴,清热、降火。
具体地说人受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东南西北地理变化,以及生存条件状况、饮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在饮食宜忌方面,同样也要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制宜。比如炎夏之季,适宜服食清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的食物,忌吃温热上火、辛辣肥腻、香燥损阴食品。到了寒冷的冬季,又宜多吃温补助阳之物,忌吃生冷大寒之品。北方天寒宜吃温暖,南方多火,宜吃清淡。
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还是冬天以静养为主,适当补阴,夏天注意适当补阳为好,这符合生物钟规律。因为老年人生活自由度大,自己易掌握,而年轻人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自主。民间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人活动少,消化功能差,易内热郁积,萝卜微凉,可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夏日生冷食物多,易损脾胃,生姜微温,有暖胃肠、解毒等作用。但要注意补阴补阳还是要以机体状况为依据,季节是考虑的其次因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