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大人说话她不听还犟嘴,怎么教育

大人说话她不听还犟嘴,怎么教育

发表时间:2024-07-26 11:34:02 来源:网友投稿

先说结论大人说话她不听还犟嘴——你说的太过了

怎么教育——停止打骂和反复唠叨,换一个角度和孩子谈,不要让他觉得被因为一个问题穷追不舍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树人记认为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超限效应。

一、批评当你的孩子犯下一个令你气愤的错误时,你是否也会在一次批评后怀疑孩子没有于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反复唠叨呢。每次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孩子的心理就会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逐渐发展到对你再三批评的不耐烦,甚至起到反作用。另外一些家长经常盲目的对孩子进行需要大而空的说教,殊不知孩子已经非常熟悉这些“名言警句”,即使这些话本身是对的,也不会起到正面作用。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不要对同一件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讲解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也要换一个角度,不要让学生觉得被“穷追不舍”,产生超限效应。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家长在平时与孩子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的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切不可“宜将剩勇追穷寇”。

二、表扬对学生的说教应该注意度,那么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预言叫《杰米扬的汤》。

杰米扬是一个十分的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好菜,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他喝了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可杰米扬不以为意,仍一个劲儿地说“再喝一口吧朋友,这是多么美味的汤啊。”最终,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

虽然“鱼汤”是好东西,但如果给予的量过多,反而给“喝汤者”造成心理负担,以至于出现不耐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同样,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我们知道电影是由静止的图像组成的,之所以看起来是动的,是由于人们的后效应。表扬也是这样当你对孩子进行表扬后,孩子的满足感和学习的动力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不必一直进行表扬,这在行为学派的强化理论中叫做间断强化。行为学派的有效强化理论还认为,虽然正强化(如表扬)和负强化(如批评)都具有影响动机的作用,但采用正强化,除了产生期望的动机增强效果外还可能附带产生其他有利效果,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强化的溢出效应,而负强化可能会带来消极效应。所以家长应尽量少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批评孩子,而是在孩子作对事的时候进行表扬。

三、学习超限效应还会带来认知超载。即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例如一节课教师让你学习10个单词,你可能会认真的学习,但如果让你学习50个单词,你恐怕连尝试的兴趣也没有了。所以当向学生或孩子讲解某个知识、道理以及布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任务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还会适得其反。

凡事物极必反,教育也要把握分寸,不可过度刺激。

“一树百获者,人也”,教育是回报比最高的投资方式,如果你在为教育问题而焦虑,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树人记】,获取更多科学教育文章。

关注方法:

第一步: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选择添加朋友

第二步:选择最下方的“公众号”,输入树人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