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如何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发表时间:2024-07-26 11:37:59 来源:网友投稿

一是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要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是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学校要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三是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各个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一是会加大对学生劳动过程的综合评价。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二是会注重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镇街的引导评价。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并完善督导办法,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是探索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选拔考核评价。探索建立公示、审核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四是关注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以评促教。充分利用教育质量监测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反馈,通过结果应用不断促进劳动教育科学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