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曾几文言文

曾几文言文

发表时间:2024-07-26 11:41:34 来源:网友投稿

1.《宋史.曾几传》翻泽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徙河南府。

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

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①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②。林灵素得幸作符书号《神霄录》,朝士争趋之,几与李纲、傅崧卿皆称疾不往视。

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

曾几(这个人),表字吉甫,其先祖(籍贯)赣州人,迁徙(到)河南府。少时有见识器度,侍奉双亲很孝顺,母亲死后,粗食(表其哀也,又素食为母修福)十五年。

入太学(国子监,即皇家学院)很有声望。(在)吏部应试(六部之一,为官吏管理部门,一般考试都在吏部),考官惊奇他的文章,选为优等,赐与(实际是“录”)上舍(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按一定条件递升)出身(相当于学历),选拔为国子正(职位)兼钦慈皇后(陈氏,开封人)宅教授(家教么?)。

林灵素(温州人。为道士善妖幻,以方术得幸徽宗)得到宠幸(的时候),写记录灵符的书名为《神霄录》,朝中人士争相阿附林,曾几与李纲(字廷张,历任太仆寺小卿、左右佥都御史,刚正清廉时人称“铁御史”)傅崧卿(字子骏,号樵风,越州山阴人)都说有病不去看视(围观,实际是喊好去)。

适逢其兄曾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极力争辩其投降协议,秦桧大怒,曾开(被排挤)离去,曾几辞官(回家)。秦桧死后(曾几)起用为浙西提刑(官)、(委任)台州知府,(他)治下崇尚清净廉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2.古诗三衢道中作者曾几的曾读音是zeng吗古诗《三衢道中》作者曾几的曾读音是:曾(zēng)。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历经北宋后期至南宋孝宗时期、享年83岁的高寿诗人曾几在宋代诗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因其创作的丰厚,更因其对江西诗派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为后世所称道。后人将其归入江西诗派亦可谓名至实归。

曾几的贡献就在于他学江西诗派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将“活法”和“悟入”引入创作,为江西诗派摆脱生新瘦硬、沉于典故之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一代诗风之先。本文拟从曾几的主要创作来阐述曾几对江西诗派的继承、创新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南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白话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诗文意境: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