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状元很难成杰出的人才
为何成功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这实在是个没多大意义的问题,非要答:因为高考状元是极其稀有的人群,状元和非状元的人数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任何领域都会绝少看到状元踪影,同样可以说:失败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在当代一年只有几十个高考状元,非状元却有几百万,近些年已经接近千万;在古代,虽然科举考生人数没现在多,但是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状元,还常常是三年一个,1300年的科举史上总共只有过504个状元。如果成功人士中能够常常看到状元,就妖异了。2.把命题反过来,状元中很少看到成功人士,同样是不成立的。何谓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概念,如果仅以高于普通人平均水准来说古往今来的状元,绝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古代的504个状元里,有诗佛王维、有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有陆羽之后集茶道大成的张又新、有史学大家王溥、有大词人张孝祥、有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有民族脊梁文天祥、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有植物学家吴其濬、有两代帝师戊戌变法促成者翁同龢、有实业家张謇....宋庠、张九成、王鄂、马世俊、戴有祺、汪绎、苏易简、王十朋、袁甫、刘章、张行简、杨云翼、吕楠、罗洪先、焦竑、彭定求、陆肯堂、潘世恩、毕沅、孙伏伽、吕蒙正.....几多俊才人杰。这里面还没有算王安石、宋祁等等本来应该是状元,因为一些原因被调了顺序的人,也没有算苏轼这些制科状元,郭子仪等等武举状元。可能你会觉得上面这些名字有些熟悉有些生疏,古代名人可以随便说出很多不是状元的,这又回到第一点上去,后者是站在1300年无数人的规模上的,不妨设想下在某个时期随便抽样504个人会是何水准,如此小的样本空间下,已经是惊人的优秀了。再说现代高考,如下图:
1977年-1986年高考状元如今分别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中青在线总经理、软银中国合伙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美国长岛大学教授、IEEEFellow、美国威赛国际公司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美国Toledo大学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重庆晚报》编辑、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法国第戎大学教授、上海某国际公司法律顾问、中国人民银行职员、加州大学博导、芝加哥大学博导、美国硅谷CONNER公司科研组经理、IDGVC副总裁兼合伙人、武汉大学博导、海军指挥学院工作、厦门市公证员、深圳国扬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中科院博导、北京宣武区政法委书记、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外交官、陕西秦俑馆某部主任、启德教育集团董事长、现代教育工程原高级研究员、合生创展规划设计总监、华为高工、UT斯达康部门经理、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工作,另有几人留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未写明工作。状元们的平均水准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准,不是吗?倘若说状元们平庸,那社会平均水准就是很差。倘若说状元们鲜有达到各行业顶级的,那真是太高抬高考了,高考只是高中生的一次升学考试,连专业都还没开展,事业都尚未开始,谈何行业顶级?倘若说状元们大部分做了教授,少部分做了高级打工者,很少有创业或者从政的,这不是很正常的吗?现代高考本来就是围绕学习而非围绕经商从政的。3.最后想说的是。诚然高考/科举测出来的是相应标准下的应试水准,但是,能够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耐心、定力、记忆力、毅力、智商、专注力.....都是过人的,这份心力放在别处同样不会差。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状元是轻易得来的,天分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汗水。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