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诸葛亮的“七观法”

诸葛亮的“七观法”

发表时间:2024-07-27 17:43:20 来源:网友投稿

诸葛亮的七观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将苑·知人篇》。

原文: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译文: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

但是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扩展资料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从书中内容大多采自兵、史诸书和隋、唐不同著录来推断,不象诸葛亮亲著,但其中许多思想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相一致。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从山东老家迁居荆州,后隐居襄阳隆中(今襄阳市襄州区),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他向刘备提出了夺取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外结好孙权,内革新政治,积蓄力量,准备条件,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辅佐刘备、刘禅创建了蜀国,自任丞相。刘禅继位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革除弊政,推行屯田,发展生产,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对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还积极推行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

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但困力不从心,于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五丈原军中。他足智多谋善于治军,相传革新连驽(革新后能同时发十箭)、创“八阵图”、造“木牛流马”(一种有利于山地运输的工具),受到后人的崇敬。

自陈寿编《诸葛亮集》后,明清又编辑多种,如明王士骐编《武侯全书》二十卷、杨时伟编《诸葛忠武全书》十卷、清朱编辑《诸葛武侯集》二十卷、张澍编《诸葛亮集》等。中国兵书史上有一种现象,就是伪托之作多托于先圣先贤。

由于诸葛亮被后人当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正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的“盖宋以来兵家之书,多托于亮”,各种书目著录诸葛亮撰的兵书就有二十余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