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汉语中,“步”“走”“奔”“趋”的意义有何区别

古汉语中,“步”“走”“奔”“趋”的意义有何区别

发表时间:2024-07-27 18:09:20 来源:网友投稿

古汉语中,“行”“走”“趋”“步”四个词,均与行走有关,但意义不尽相同.

“趋”,《释名》:“疾行曰趋”意即小步快行.“趋”是恭敬的表示,晚辈见到尊长、臣子朝见君王一定要“趋”,以表敬意.触龙朝见赵太后,“入而徐趋”,“趋”是行朝见礼.“徐趋”是因触龙“病足”,虽“趋”,但比常人动作表现得缓慢.

“走”,甲骨文上像人甩开手脚,下像足之形.从字形看,人两手摆动的幅度很大,像跑起来的样子.所以古汉语中“走”的本义即“跑”.“叶公见之,弃而还走”,“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不得疾走”,是触龙说自己跑不动了.

“奔”,急走,跑.

“行”,甲骨文像四通八达的道路形.道路是供人行走的,所以“行”引申为“行走”.《桃花源记》中有“缘溪行”,就是“沿着溪边走.”“恃辇而行”表明“行”是泛指行走,坐车辇也可说“行”.

“步”,甲骨文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的意思.本义是“两举足也”,即两步为步.用作动词,表示散步.《释名》:“徐行曰步.”成语“亦步亦趋”即源于此.乃自强步“,即触龙强打精神散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