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有哪些冶炼工艺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有哪些冶炼工艺

发表时间:2024-07-27 20:27:17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大致兴起于春秋晚期。

1976年在湖南省长沙出土了一把春秋末期的钢剑,通长38.4厘米。用放大镜观察剑身断面,可以看出反复锻打的层次,中部可以看出7至9层的叠打层。

离剑锋约8厘米处取样分析,金相组织为含有球状碳化铁的铁素体组织,组织较均匀,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为0.003毫米。由碳化物的数量估计,原件系含碳量为0.5%左右的退火中碳钢。

春秋战国时期的炼钢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把块炼铁直接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表面渗碳,再经反复锻打,使之成为渗碳钢。

另一种是把块炼铁配合渗碳剂和催化剂,密封加热,使之渗碳成钢,俗称“焖钢”。这是我国流传很久的一种炼钢方法。

另外长期流传在河南、湖北、江苏等地的“焖钢”冶炼法,把熟铁块放在陶制或铁制容器中,除了按一定配方加入渗碳剂以外,还使用含有磷质的骨粉作为主要催化剂,然后密封加热,使之渗碳成为钢材。

从已经出土的古代钢制品的金相考察结果来看,我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广泛使用淬火工艺。

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墓出土的战国锻钢件大都经过淬火处理,如长钢剑、钢戟和矛,就是把薄钢片经过反复折叠锻打成型之后,再经过淬火的。

这说明当时除淬火工艺之外,还掌握了正火工艺,已能依据不同的需求,对钢材进行不同的热处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