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原话
原话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文艺范的一句话,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不少人为之惊喜。
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便人在都市,远在他乡,心中也少不了那一缕淡淡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
很可惜如今论乡愁,许多人却欲说还休。每次回家乡都有越来越强烈的陌生感。青山在减少绿水在变浑,土不土、洋不洋、大同小异的水泥楼,让人不小心就迷失了家的方向。
以现代化为特征的城镇化,自然不能拒绝高楼大厦,但也绝不是冰冷灰茫的水泥森林,绝不是割裂历史的横空出世。将城市融入大自然、接续传承,既有现代元素,又有历史文脉的城镇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到过国内大大小小上百个城市。能给人深刻印象、能使人流连忘返者,是有独特风貌、体现传承的城市。那些个千篇一律、风格雷同的城市,往往不忍多留。
对于没有风格、割裂历史与自然的城市,即便是当地居民,倘若远游数年再归来,恐怕也分不清究竟身处故土还是异乡。
我们常说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所谓人的城镇化,一方面,要尊重人的选择,呵护民生诉求,体现以人为本,不能造成被上楼和被城镇化。另一方面也要实现适合居住、留有记忆的城镇化,让城市天人合一、勾连古今,让人们能望山见水,乡愁可寄。
珍视乡愁我们就能带着传统进入现代,建设有历史、有人文的新型城镇。大拆大建、大破大立,抛弃历史,终将被历史抛弃。这样的所谓现代化、城镇化,走不远,也走不好。
一句“记得住乡愁”,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给城镇化规划者、建设者提了个醒。各级决策者更应成为专家型管理者,科学合理规划,多听百姓意见,多听专家建议,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一个个更美丽更现代、有传承有记忆的新城市。
“记得住乡愁”,如此深情的语句,出现在如此庄重的会议中,可不要辜负了背后的深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