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风景园林出现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风景园林出现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发表时间:2024-07-27 21:37:2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以及独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就在这种观念形态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取得了艺术上的光辉成就。

在文明社会初期,人们把自然环境只看作是畋猎、渔樵、游娱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这个时期相当于汉代以前,例如商、周时期的“囿”、“苑”、“台”等。台本是土筑的高台,台上有建筑物则称“台榭”,是供帝王游娱、阅军、远眺之用的建筑物,后来离宫也称台,如春秋时楚国的章华台、乾溪台,吴国的姑苏台,越国的离台、燕台等,都是京城郊外山区的离宫。汉代的帝苑以长安西郊的上林苑为规模最大,也属皇帝的猎场、庄园和离宫的性质,其中除了建有大批宫殿外,还广泛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珍奇果木禽兽。

汉末至南北朝,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混乱和痛苦的时期。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在汉代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此时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则大行其道,清谈和玄学成为士人们的一时风尚,从而唤起了对个性追求的觉醒,.也激发了倾心自然山水的热情,孕育了有独立意义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略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四种艺术也由此诞生。其间东晋和南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帝王造园受到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欣赏趣味也向追求自然美方面转移,例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世说新语》)。梁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嗜好山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南史昭明太子传》)。

由此可见南朝的帝王宗室对山水的欣赏与追求和时尚所趋并无二致,因而苑囿风格也有了明显改变,汉代以前盛行的畋猎苑囿,开始被大量开池筑山、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的园林所代替。本时期的另一个新发展就是出现了城郊风景点。这是一种众人共享的公共游览区,和一般私园、苑囿不同。可以说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