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自净的影响因素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
影响水体自净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受纳水体的地理、水文条件、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水温、复氧能力以及水体和污染物的组成、污染物浓度等。
流速、流量直接影响到移流强度和紊动扩散强度。
流速和流量大,不仅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稀释扩散能力随之加强,而且水汽界面上的气体交换速度也随之增大。
河流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枯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小,给自净带来不利。
河流中含沙量的多少与水中某些污染物质浓度有一定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中国黄河含沙量与含砷量呈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泥沙颗粒对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一旦河水澄清,含砷量就大为减少。
水温不仅直接影响到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化学转化的速度,而且能通过影响水体中微生物的活动对生物化学降解速度产生影响,随着水温的增加,bod(生物耗氧量)的降低速度明显加快。
但水温高却不利于水体富氧。
易于化学讲解、光转化和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显然最容易得以自净。
例如酚和氰由于它们易挥发和氧化分解,而又能为泥沙和底泥吸附,所以在水体中较易净化。
难于化学讲解、光转化和生物降解的污染物也难在水体中的得以自净。
例如合成洗涤剂、有机农药等化学稳定性级高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状态下需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它们以水流作为载体,逐渐蔓延,不断积累,成为全球性污染的代表性物质。
水体中某些重金属类污染物可能对微生物有害,从而降低了生物降解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