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谁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遗传定律

谁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遗传定律

发表时间:2024-07-27 23:21:22 来源:网友投稿

孟德尔进行了豌豆的杂交实验。首先他选出纯种的表面光滑的种子(圆粒)作为父本,选出纯种的表面褶皱的种子(皱粒)作为母本,并使它们杂交。孟德尔收集了杂交后的种子,发现这些豆荚里都是圆粒种子,而一颗皱粒种子也没有,更没有出现“同一个豆荚里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混杂”的现象。他继续培育这些杂交种子,让它们再次杂交,由此培育出第二代种子。结果他发现皱粒种子“复活”了,而且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的比例为3∶1。

能将亲代各种特征遗传给子代的东西,孟德尔将其定名为“遗传因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基因”。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促使豌豆发育为圆粒的基因记为A,发育为皱粒的基因记为a。孟德尔最初的培育系统都是培育纯种植物,由于子代会从父本和母本处各继承一个基因,所以可以认为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AA(从父本继承一个A,从母本继承一个A)。

另外一般认为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aa。

子代豌豆的两个基因中,其中一个是随着配子(花粉或卵细胞,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细胞)传递过来的。AA产生的配子只有A,aa产生的配子也只有a,所以它们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豌豆的基因型都是Aa。

虽然豌豆基因中A和a各有一个,但只呈现出“圆粒”这一种性状,说明A支配着性状,而a所表达的性状被抑制了。这里圆粒被称为显性性状,皱粒被称为隐性性状。

我们再看杂交的第二代。由于亲代(杂交第一代)的基因型为Aa,所以产生的配子A和a的比例相同。结果第二代的基因型就变为AA∶Aa∶aa=1∶2∶1。由于Aa和AA同样表现为圆粒,所以从外观上看,圆粒和皱粒的比例即为3∶1。像A和a这样表现为相对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并以相同比例分离进入配子的现象,就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

那么多种性状又是如何遗传的呢?孟德尔依然以豌豆为例,探究其形状(圆粒或皱粒)和颜色(黄色或绿色)这两种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子代的。实验结果表明,豌豆形状和颜色的遗传遵循显性定律和分离定律。而且这两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这就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称独立分配定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