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技术和客体技术的特点
客体技术就是通过制造工具 实用工具来改造自然客体的技术。这种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本身也是客体,这些技术是解决物质问题的,这种客体技术的概念往往会限制人们全面地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另一种技术,可以称其为主体技术,他不是用来制造客体化工具,也不是用来改造客体的,而是用来改变人的。它是改造人自身的技术。主体技术可以分为直接主体技术和间接主体技术。用于提高教师的办公效率的技术分为间接主体技术,直接用于师生教学活动之中的技术可称为直接主体技术。
主体技术作为作用于人的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他的对象物是人,而人是具有自主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存在物,也是自由的 自觉自为的活动主体。主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如客体技术那样,对对象物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期。一般认为客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就意味着人的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而在主体技术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起了教学工具的进步,不意味着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和进步,人的教学水平绝不会因为有了信息技术而自动提高,教学能力也不会因为使用了信息技术就会有所增长。
主体技术所产生的教学结果不易实现可重复性它具有使用的或然性特点,而不具有必然性。学习效果是发生在每一位个体身上,根据不同个体的个体特征,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等要素,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如果追求主体技术的实效性,那么这种实效性应该带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教育技术主要属于主体技术的范畴。作为主体技术,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研究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教育技术在最根本的意义上不是制造工具的技术,而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经验世界的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制造工具,而是如何更好的使用工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