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怎么理解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怎么理解

发表时间:2024-07-27 23:48:11 来源:网友投稿

正确认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三个角色: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激励者。

1、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

2、 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

3、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其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自主性,学生的意识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种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为对外界的影响具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倾向,凡事都要经过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择。

2、独特性

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

3、能动性

学生的能动性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学生作为能动的认知的主体,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为主体的认知、经验和行为品德。

4、创造性

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它表明学生在学习这一特殊的认知-实践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知的方式和内在意向,具有无限潜力。

5、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学生主体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它是学生主体性形成的基础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