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大悲阁传说

大悲阁传说

发表时间:2024-07-28 00:13:09 来源:网友投稿

慈云阁位于定兴县城内,原名大悲阁,当地人称阁[读音gao]儿。

相传在尧舜时期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围堰拒水之法治水,总不能根治,十年九患,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为“围堵障法”为“疏顺导滞法”和“镇治水怪法”。前者能治理自然灾害,后者能消除鬼怪作祟。先人是很信奉神鬼的。再说大禹受命后充分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了。又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大禹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百姓的信赖。舜帝死后禹所以而成为夏朝的一代君王。

禹帝在黄河流域治理水灾后巡视中原来到现定兴城内,见水灾成患,问当地百姓原委。原来此处有一独角龙作怪,危害一方百姓,遂率所属人马摆开阵势利用“镇治水怪法”与独角龙较量,虽用铁链锁住独角龙但难以驯服。争斗中独角龙带铁链遁入深处,继续通过遁途借深海之水危害百姓,慈云阁周围大水汪洋。无计可施之际,见从西方飘来一朵祥云,原来是大悲活佛受如来派遣前来助战,见水从地下冒出,便使动咒语使所乘之云变成一条大船压在冒水之处,并将铁链拴在船底.镇住了水患,制服了独角龙。现在人们看到的慈云阁内的井就是独角龙的遁逃之路,已遭破坏的船型建筑群就是镇压独角龙的大悲佛的坐骑。为纪念大悲佛的功绩,后来人们在船上建了大悲阁,并将大悲佛像塑于阁内,在船前左右各立石碑一块,分别表记大禹和大悲佛的功绩,流传后世。因佛教视心慈为贵,贵慈如云,后被改名慈云阁。后人以阁为中心建定兴县城。

慈云阁原为一组建筑群,总平面为舟船之形,分前、中、后三部分,中间慈云阁。阁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42平方米,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布瓦顶,通高13米,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9米。构架及做法均很有特点,内外檐柱相距很近,均包于墙体之内。屋架只有东西两壁,都是利用下平博平梁,载于山面上檐昂尾上,四隅施垂柱及抹角梁,重檐歇山布瓦顶,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其中上昂为真昂。下檐四铺作尤为壮观。后毁于战乱。元大德十年(1306)僧德宝在故址重建此阁,明万历年间李尽传重修,之后明嘉靖、清康熙年间对阁均有修葺。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后经战乱及文革破坏,前后两部分被毁,仅存中间部分。l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落地重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