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石油钻井中的单根峰的形成原理

石油钻井中的单根峰的形成原理

发表时间:2024-07-28 02:43:04 来源:网友投稿

1.

接单根时钻具上提,钻头对井底产生抽汲作用,钻井液停止循环后,井底液柱压力相对减小,有利于地层气往井筒扩散和渗透,所以在井底会积聚一定量的气;新接单根、方钻杆、水龙带及部分立管内还没有钻井液,被空气充斥,一般有30一40m,开泵循环时这部分空气被压缩并逐渐混人到钻井液里,造成有一段钻井液密度相对较低,在这段低密度钻井液进人环空上返的过程中会对所经过的地层产生瞬时负压,油气层处的油气在压差作用下会有一部分快速扩散到该段钻井液里。所以在一个循环周期后全烃曲线会出现两个尖峰,前一个为单根峰,后一个为空气峰,这就是所谓的双单根峰。由于低密度钻井液量很少,在井内液柱段很短,在油气层处前后滞留时间短暂,所以吸收到的地层气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峰比单根峰低。可通过出峰时间来判断是否是双单根峰,单根峰为一个迟到时间,空气峰为一周时间,单根峰在前,空气峰在后,两峰间隔为一个下行时。

2.

钻开高压油气层后,油气一直源源不断地侵人到井筒内,接单根时位于该处的钻井液里便聚集了一定量的气,所以一个迟到时间以后,在全烃曲线上也会出现两个尖峰,前一个为地层气峰,后一个为单根峰,这也是所谓的双单根峰。由于高压油气层气源充足,所以一般情况下地层气峰高于单根峰,并且出峰时间也较为固定,两峰间距随着井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时间增加泥饼逐渐形成,地层气造成的单根峰将渐渐消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