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是谁提出来的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原理)的发现: 公元前245年,赫农王命令阿基米德鉴定金匠是否欺骗了他。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
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
这看起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到水面。他的大脑中闪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
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到水面。
他从浴盆中站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
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则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
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得他感到自己轻了。
他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石块变轻。
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
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
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
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
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更为重要的是,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即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水的重量。 浮力概念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简单解释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浮心定义 浮力的作用点称为浮心。浮心显然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形心重合。
沉浮条件 上浮F浮>G物ρ物<ρ液 漂浮F浮=G物 ρ物<ρ液 悬浮(全部浸于水中) F浮=G物 ρ物=ρ液 下沉F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