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背心古时称谓

背心古时称谓

发表时间:2024-07-28 03:45:35 来源:网友投稿

赭衣——古代犯人所服之衣。均为赤褐之色,近似赭石,故名。

裎衣——古代一种对襟衣。单衣“无褒者,谓之裎衣”。

背褡——短衣无袖,仅蔽胸背,亦称背心。

袙(pa)腹亦称“帕複”。今谓“坎肩六俗称“背心”。《乐府诗集.行路难》:“裆双心共一袜,帕腹两边作八撮。”

背胸亦称“胸背”、“补子"、“绣补”。古代官吏章服区分品级之一种徽饰。用金银彩丝织或绣于意服前胸后背,故名。其制始于明代。清称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环同品级所绣各异

明、清时凡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补服,也称“补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形式比袍短又类似褂但比褂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或称“外褂”、“外套”,在清代官服中是主要的一种·穿用场所和时间也多。能表示官职差别的补子,即是两块绣有文禽和猛兽的纹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