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如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地、矿物、生物以及其他可以被人类利用和消耗的物质。
通常又可把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更新的资源,如水、土地、空气和矿物等;另一类是可更新的资源,如谷物、森林、家禽驯兽及其他各种野生生物等生物资源。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由于其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出来,所以必须给予合理的使用,否则将会导致匾乏的危机。对于可更新的资源,原则上是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地生产出来的,但是,如果人类不善于经营或处置不善、不合理地使用以致挥霍浪费这些自然资源,也会给人类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过去人类浪费自然资源的事例很多,如由于经营不善,许多淡水鱼和咸水鱼的种源已渐枯竭;由于保护不利,很多野生动物已遭到绝种的命运;由于滥砍滥伐,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已经消失;由于处置不当,河流和海洋受到工厂废弃物的污染而使不少水生生物大量减少或灭绝等等。这种状况已经使人类深深受害,并从中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必须采取完善的措施,保护好自然资源,这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总之土地是陆地上一切可更新的资源都赖以存在或繁衍的场所,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为各种可更新的资源的保护中心。
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核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有了土地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或保护得不好,农业生产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例如一片土地,由于没有予以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护,在人类生产活动作用下,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从而破坏了壤肥力,危害农业生产。土壤侵蚀还会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库淤积、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滥成灾,冲毁大片耕地,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损失。又如人类的灌溉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可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灌水量过大或水质不好等不合理的方法进行灌溉,就可能导致潜水位提高,引起土壤盐碱化。这些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措施而发生的盐化,称为次生盐碱化。次生盐碱化间题是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应该予以重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