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蛋白石的形成原理

蛋白石的形成原理

发表时间:2024-07-28 04:30:18 来源:网友投稿

蛋白石又名猫眼石、闪山云,英语音译为“Opal”或“澳宝”,宝石学名称为欧珀,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为SiO2·nH2O,是非晶质结构,所以无一定的外形,断口为贝壳状,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如果沉淀在生物遗骸中,则形成“树化玉”。

蛋白石的含水量并不固定,一般在3%-10%左右,但也有高达20%的;硬度为5-5.5;比重为1.9-2.5;一般为蛋白色,如果有其他原子混入,可以形成各种颜色,例如含铁、钙、镁、铜等,蛋白石一般具有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如果出现色彩光泽随角度变化,则是贵重的宝石,否则只是装饰性石材。 蛋白石的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慢慢沉积的,可以在几乎所有岩石中生成,不过一般都是在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中发现。 目前也可以人工合成蛋白石,不过人工合成的密度较低并多孔。 澳大利亚是蛋白石出产最多的国家,蛋白石也是澳大利亚的“国石”。澳宝蛋白石主要分为三种。出产于新南威尔士省的黑澳宝(blackopal);出产于昆士兰省的铁矿石澳宝(boulderopal),其中最为罕有的是江达区(jundah)出产的管状澳宝(pipeopal);以及出产于南澳的白/水晶澳宝(white/crystalopal)。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