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
所谓“客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者为“客”,自外于被观察事物。
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所谓“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随观察者的意愿不同而不同。怎样区分主观客观? 例如,假设阿门王身高1.8米,这是客观;阿门王是高是矮?这是主观。在普通人看来是高,在姚明看来就是矮了。但是同时必须看到,“主观的客观性”:如果姚明认为阿门王是矮的,就不会认为一个1.7米的人是高的,只会是更矮。所以主观随客观而形成和变化,是有既定规律的,尽管这些规律很多还不为人们所了解。那么这些主观形成变化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愿改变的,所以是客观。所有客观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测量”的,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所谓“测量”,一定是根据事物某种固有的属性进行;所谓“评估”,一定是根据某种先验的价值观进行。身高1.8米是阿门王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可以客观测量,但不能“客观评估”,一旦评估就是主观了。而高、矮这样的概念不是阿门王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人们的主观评估。客观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主观解决“好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要想弄清主观和客观各自所代表的含义,必须从“主”、“客”和“观”这三个字各自所表达的含义入手。我想“主”和“客”很好理解,在某个房子里面住的是主人,不在这里住的从外面来拜访的是客人。如果以房子为界的话,自然是房子里面的为主,房子外面的为客。下面我们再来看“观”。观,本义指观看、观察。但由于我们此时是在认识论的范围内谈观,所以此时的观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仅局限于视觉的一种观察,而是应理解为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在内的一种对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说观就是指一种反映。当我们把“观”理解为一种反映,再把它同“主”和“客”结合起来时,就有了我们传统马哲对主观和客观的定义。主观就是指反映的主人,反映内的东西,就是反映的内容本身。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意识。而客观则是反映的客人,反映外的东西。也就是通常讲的意识外的东西——物质。但是由于反映(意识)本身所具有的无限性和无界性,以反映(意识)本身做为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区别的界限,往往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使人们无法准确界定主观和客观(意识和物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