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影响力
就是影响社会的行为的能力!
影响力(Influence Force)领导人在交往和领导活动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一个群体或有组织的领导人,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必须具有影响力。领导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与社会进步、社会安定成正比关系。
一、影响力的社会心理依据
影响力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心理依据。
1、需要心理。渴望安定、满足基本需要的心理,是全人类的一种共同心理状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归属)、尊敬(认可)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第一、二层次的需要是三、四、五层次需要的基础,人们只有满足吃、喝、穿、住和获得避免天灾人祸的安全感的基本需要时,才能出现其他高层次的需求。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或某些时候,基本需要并不总能得到满足,于是形成了寻求他人(领导人)庇护的心理动机。
2、对权威和法制的畏惧心理。对权威和法制的畏惧心理,一般在人的早期道德发展阶段就已开始逐渐形成。人虽然有各种欲望或需求,但是由于恐惧心理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服从于权威的法制。
3、对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人类在外表形式上,对于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人领导人,很容易产生崇拜心理,并将其视为自己行为的楷模,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往往以能聚集在一位英明精干的领袖人物周围而感到自豪、充实和骄傲,有的甚至抛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自愿投其麾下,以满足自己的崇拜心理或景抑之情。反之某些群体的成员为自己的团体缺乏众望所归的杰出人物而懊恼,甚至所以而产生离心倾向。
4、对行为表率的模仿心理。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倾向,这种倾向在集体行为中尤为显著。模仿在情绪兴奋时更容易产生。一般而言领导人的影响力体现在模仿效应方面,有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引起模仿。领导人的严于律己和以身作则,能被自己所领导的群体成员不知不觉的模仿。
(2)某种突出的品行引起模仿。领导人的优良品质或不良品行,特别引人注目,容易被人模仿。
(3)动作与情绪引起模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动作最早引起模仿反应,领导人的某种动作,更具有强烈的模仿效应。
另外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容易引起模仿反应。集体活动时情绪影响的倾向尤为明显,领导的兴奋或憎恨情绪常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
5、暗示心理。暗示心理往往表现在由于领导者的德高望重、功勋盖世,群众便不假思索地把领导者的观念(指令、指示等)付诸于实践,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中。一般而言暗示者的威望越高,暗示的效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