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效应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即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简称FEM,是一种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它是指实验结果只想比较每一自变项之特定类目或类别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自变项之特定类目或类别间交互作用效果,而不想依此推论到同一自变项未包含在内的其他类目或类别的实验设计。固定效应回归是一种空间面板数据中随个体变化但不随时间变化的一类变量方法。
固定效应模型有n个不同的截距,其中一个截距对应一个个体。可以用一系列二值变量来表示这些截距。
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对于不同的截面或不同的时间序列,只是模型的截距项是不同的,而模型的斜率系数是相同的,则称此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除了固定效应模型,典型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还有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EM)假设所有的纳入研究拥有共同的真实效应量,而随机效应模型(REM)中的真实效应随研究的不同而改变。基于不同模型的运算,所得到的合并后的效应量均数值也不相同。早在1976年,第一篇Meta分析就使用FEM进行了数据合并,基于其统计简洁性及异质性认知,致使FEM广泛使用,直到2006年仍然有四分之三的Meta分析的文章在使用。但是随着方法学不断更新及异质性理解,方法学家们对于证据合并内在结构理解与剖析,已开始逐渐对“理想”状态的FEM产生疑问。随后REM逐渐被使用,并替代部分FEM。
分类
固定效应模型可分为三类:
(1)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对于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只有截距项不同的模型:
从时间和个体上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边际影响均是相同的,而目除模型的解释变量之外,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其他所有(未包括在回归模型或不可观测的)确定性变量的效应只是随个体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
(2)时点固定效应模型: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截面(时点)有不同截距的模型。如果确知对于不同的截面,模型的截距显著不同,但是对于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截距是相同的,那么应该建立时点固定效应摸型:
(3)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截面(时点)、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都有不同截距的模型。如果确知对于不同的截面、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模型的截距都显著不相同,那么应该建立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