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两河流域气候变迁

两河流域气候变迁

发表时间:2024-07-28 06:34:21 来源:网友投稿

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这里。但在今天的两河流域,气候和自然条件显然已经和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描述大相径庭。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像所有的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

比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风,冬季凉爽、多雨,空气潮湿,夏季炎热干燥,首都巴格达市夏季七、八月温度45摄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温度为4摄氏度。每年六至九月为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为1毫米。最湿润的季节在三月,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即使到传说中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你也一定会大失所望。如今这里是一个孤零零的地带。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种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几千年前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但是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创见性的论断: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时,两河流域存在着湿润而不是干旱的气候。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度到35度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

同时在两河流域的基什、尼尼微等遗址出土关于大洪水故事的泥板记载也证实了拉姆的结论。关于苏美尔人修建堤坝的记载也为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

20世纪20年代,英国考古队发掘乌尔城遗址时,在10多米深处挖出了厚达3米由河水泛滥之后留下的淤泥。据推测在那里淤积3米厚的淤泥,水深至少要达到8米,而且要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才行。

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是“天堂”。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

上述成果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两河流域曾经存在特别湿润的气候。那时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又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所以可以肯定,在公元前4000到前2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创立的关键时期,自然条件是适宜的。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犹太人和希腊人把这里称为“天堂”并非妄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