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冰字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冰字的来历和演变过程

发表时间:2024-07-28 07:02:49 来源:网友投稿

'冰'(bing1),这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冰'字,是由两个形似'人'的符号重叠起来组成,写成'仌'。'仌'字实际上像严寒中水在岩石上冻结后突起的冰块象形。

在北方的冬季,气温降到攝氏零度甚至零下几十度,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山区,暴露在室外的水,通常都会变成这种冻结突起的冰。

商朝时期金文的'冰'字与甲骨文字形基本上相同,战国时期金文的'冰'字写成'两点'('仌'的减省形)旁边再增加了一个'水'字,表示'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由此,'冰'字由象形字演变成转注字。

小篆的'冰'字有两款不同的写法,一款字形与甲骨文形体相同,另一款是在甲骨文'仌'字旁边增添了一个'水'字。隶书则将小篆字形中的'仌'简省写成'冫',楷书由此写成'冰'。

'冰'的本义是指水在攝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固体。《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作形容词,形容人的性情品格。如'冰清玉洁'。形容人冷淡、不热情。如'冷若冰霜'。

'冰'作动词,表示结冰。如'把气水冰一下'。又如因接触到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如'刚过中秋,这河水就有些冰腿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