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与地球对比
行星”,一字之差却影响很大,2006年8月24日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太阳系中存在九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之后,就变成了八大行星,距离我们最远的冥王星不再被称为行星,而是被降级为了矮行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这颗外海王星轨道天体被我们认为是第九大行星,自从冥王星被发现开始,它的存在就充满了神秘。冥王星的观测源自于天王星的轨道扰动,通过观察天王星的轨道,我们发现了海王星,而在观察海王星的轨道后,科学家认为,还有一颗行星在干扰着天王星的轨道,这个行星就是没有被发现的第九大行星。
果然科学家在不断尝试后发现了冥王星,这个外海王星轨道天体,在冥王星刚刚被发现的时候,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大约等于地球的质量,但是后续的研究不断修正着冥王星的准确质量,这个数值也在不断的下降,最终冥王星的质量要比科学家一开始计算的数值小很多,所以冥王星不可能扰动天王星的轨道。
我们都认为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而真相却是冥王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它并不是我们寻找的“X行星”,只是偶然情况下发现的一个天体罢了,1992年科学家又在柯伊伯带发现了和冥王星差不大的天体,人类开始思考,冥王星真的有资格成为一颗行星吗?
随着越来越多外海王星天体被发现,冥王星别的越来越普通,它并不是不可替代的第九大行星,我们不可能每发现一个和冥王星类似的天体就视为一个全新的重大发现,所以在2006年,冥王星不再被称为行星,因为它没有能力清除自己轨道里的其他天体。
1994年,人类拍摄了一张冥王星的照片,上面几乎全部都是马赛克,我们无法看清楚这颗星球的具体面貌,而在24年后,我们得到了一张冥王星的高清照片,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我们对冥王星的认知发生了多少改变?这颗神奇的天体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248年,也就是说自从我们发现冥王星开始,它还没有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冥王星的表面有98%由氮冰、微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这导致了冥王星的反射太阳光时要比正常的天体更强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早期科学家才错误的估算了冥王星的质量。
冥王星很小甚至比月球还小,它的质量是月球的17.7%,是地球的0.22%,整个冥王星的表面积差不多有俄罗斯那么大,这颗星球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小。不过冥王星拥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由氮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大气压大约只有地球的100万分之一,根据探测冥王星的大气密度还在缓慢的增加。
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探测器从地球升空,它的使命就是探索冥王星,以及更遥远的柯伊伯带天体,在新视野号上有一个特殊的“货物”,她就是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骨灰,他第一个发现了冥王星,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他发现的这颗星球真实的样子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