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管涌的形成和危害

管涌的形成和危害

发表时间:2024-07-28 07:44:35 来源:网友投稿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被地下水从粗颗粒的空隙中带走,从而导致土体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管涌破坏一般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管涌一般发生在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发生部位可以在渗流逸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因而也被称之为渗流的一种潜蚀现象。

管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

基础土层中含有强透水层,上面覆盖的土层压重不够。

工程防渗或排水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

管涌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闸、堤防等工程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决堤、垮坝等事故发生。

土体塌陷导致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坏,给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渗流通道的扩大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管涌发生后水面出现翻花,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闸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进一步加剧了管涌的危害程度。

所以对于管涌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抢护措施,如临截背导、导压兼施、降低渗压等,以防止管涌的发展和危害的扩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