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从前时光很慢原文

从前时光很慢原文

发表时间:2024-07-28 10:42:33 来源:网友投稿

原文

从前的时间很慢。乡村的清晨是从大公鸡那一声声高亢悠长的啼鸣中醒来的。

初升的太阳爬出地平线,把温暖和光明,重新布施给大地和万物。新的一天缓缓地拉开了序幕。饭得一口一口吃。

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以前农村人的一天三顿饭,以粗茶淡饭为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点荤腥。每到饭点儿左邻右舍喜欢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天当房顶,地当餐桌”的“饭场儿”。

大伙边吃边聊,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乡情乡事家长里短,有分有享,有问有答。我尝尝你的馍,你品品我的菜。一顿饭往往吃到太阳爬上树梢,还意犹未尽。

要是晚饭吃得时间会更长些。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月光下或蹲或坐,或倚或靠,吃着饭,谈着过往,聊着将来。孩子们玩累后,常常会缠着老人们讲故事。老人们抽着烟袋锅,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

从三皇五帝民间传说,说到古今传奇,趣闻轶事。人们都静静地听着,等着,仿佛等着故事慢慢讲完,仿佛等着孩子渐渐长大。活儿得一件一件干。吃罢饭男人们牵着牛,拉着车,带着农具,去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有活儿,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前面的活儿刚干完,后面的活儿又接上了。每一个活儿都要耐着性子慢慢干,急不得,慌不得。侍弄庄稼得了解庄稼。不了解它们它们就不听话,不好好长。

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有讲究。

早不得晚不得,都得操心。种庄稼得向庄稼拜师学习。学习它们不急不躁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一个种了多年庄稼的农民,其实就是一个植物学家。他了解植物就像了解自己的孩子。

他在潜移默化中,修炼出了植物的耐心和细心,更具有了植物的毅力与定力。所以许多土里刨食的农民,面对天灾人祸,都能顽强地活下去,直面人生。女人们缝缝洗洗,慢工出细活。没有洗衣机什么都得手洗。

棉油皂配搓板,反复搓洗,能让脏衣物焕然一新。_瓜瓤加清水,反复擦拭,能让灶房灶具干净整洁。被褥的晒洗需要及时充分。家畜家禽的饲养,讲究按时定量。给男人织的毛衣,要一针一针地织。每一针都要想好,每种图案,都打腹稿。

给孩子纳的鞋底,要一针一线地纳。每个针眼都要清晰,每个针脚,都要扎实。给老人做的棉衣棉裤,要量体裁衣,穿上去不紧不松,正合身。她们心灵手巧,耐得住寂寞,耐得住琐碎,耐得住劳累。

阳光下灯光下,她们把自己的温柔与贤惠,一针一针地织进去,一针一针地纳进去。她们是传统美德的开创者,更是继承者。老人们含饴弄孙,得悠着点儿。年岁大了腿脚不灵便,眼睛不好使,不能慌了神,不能乱了阵。

不会吃饭的孩子,得一口一口喂,太热太凉都不行,温度要恰到好处。爱哭闹的孩子,得慢慢哄,用尽全身解数,只为博孩子一笑。蹒跚学步的孩子,容易摔倒,得慢慢扶着走,慢慢引着走。生命的延续是经年累月的慢。亲情的延续是日积月累的慢。

两种慢都要全力以赴,呕心沥血。赶集路很远人很慢。有挎篮子步行的,有骑着自行车去的。要买针头线脑,居家所需,得记清。要卖的土特产、果蔬、手工制品,得拿好。孩子要的玩具小人书,得记牢。离集镇十来里地,来来回回,得一整晌。路是土路车很罕见,想咋走就咋走。

路边长满了野草,点缀着野花。采朵野花捉只蝴蝶,都是乐趣。累了就在杨树下休息一会儿,喝口茶。乏了可在清澈的小河边,洗把脸,精神一下。大包小包的东西,在坎坷的路上颠簸,可得悠着点儿走。对于望眼欲穿的孩子来说父母满载而归的幸福,比什么都强。以前通讯不发达,人们想联系的话,主要靠写信。铺开稿纸用钢笔写下自己内心的声音。无论悲喜都是真实的自己。

每一个方块字,都带着自己的心跳,自己的体温。贴上邮票投入邮箱后,就只剩下等待。邮车也慢慢如蜗牛,你无法催。信寄出去了什么时候到达,什么时候回信,由不得你,唯一只有等,慢慢地等。

这个过程十分煎熬。等到某天书信突至,见字如面,那种喜悦之感,绵长而久远。那时候一切都是缓慢的样子。日出慢日落慢。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很充实。

吃着自己种的五谷、蔬菜、水果、家禽,从不担心会有健康的隐患。望着春风中的桃红、燕舞,听着夏夜的蝉鸣、蛙鸣,闻着秋天的瓜香、果香,看着冬天的雪铺满村庄、田野,觉得还是自己的故园最美、最亲。

人们把时间过成了日子,把日子过成了岁月,把岁月过成了人生。风,还是自由的风,吹着大地上的事物,让它们从青涩走向成熟。雨,还是纯粹的雨,沐浴着世间的生灵,让它们从被爱走向会爱。

那时候生活的哲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活着,朴素,真诚,踏实,与世无争,与人为善。那时候的慢慢得让人怀念。

坐在时间的深处起风了。风沿着地平线,缓缓地奔跑。羊群在葱郁的草色间,微微抬起了头。远处的村庄近处的庄稼起起伏伏,遥遥地打着招呼。须臾的静默后,它们又垂下头,一声不吭地继续吃草。瓦蓝的天空中,一朵白云在游荡,自由得迷失了方向。像一只离群的羊,跑到了天上。

天空也是牧场,有一根无形的鞭子赶着它迁徙,流浪。一个年轻人坐在羊群后面的土坡上,嘴里嚼着一根青草。他的动作和羊群一样,甚至比它们还要熟稔。草茎的汁液呈琥珀色,青涩中微甜。他隐隐地觉得,这是最接近青春的味道。

在羊群周围转悠的放羊人,斜挎着一个墨绿的军用水壶,嘴里衔着一杆旱烟袋。吧嗒吧嗒,吧嗒。一股青烟钻出他的胡茬,仿佛在说话。这是人类语言体系外的另一种语言。

说给谁听?只有他自己知道。“又没课了?”“嗯。”“又放羊了?”“哦。”只是一声招呼,彼此再无言语。他们是熟悉的陌生人。羊在吃它们的草,草在结它们的籽。

时间不等人。放羊人没问过他为啥经常在这坡上,一坐就是半晌。他也没问过放羊人为啥每天都来这个地方放羊,一放就是半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