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暗箭伤人出自哪里

暗箭伤人出自哪里

发表时间:2024-07-28 12:01:58 来源:网友投稿

故事1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

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

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

刘攽不愿意参与暗害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 编辑本段故事2 春秋时,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位岁数比较大,办事比较稳重,叫做颍考叔;另一位,比较年轻,办事比较浮躁,叫做公孙子都。

这两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孙子都有一个弱点,总要跟别人攀比,别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里就难受,有点儿嫉贤妒能。

有一回出征郑庄公让颍考叔当先锋,给了他二十辆战车。

公孙子都一看:怎么我这支队伍就没有战车呢?

他便直接跟颍考叔说:" 您应该把战车拨给我十辆,因为我这后边也是队伍。我也需要战车呀。""子都,我是先头部队呀。要是我给你十辆战车,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先头部队打 不好,您这后继部队恐怕也很难取胜。

从全局考虑战车我不能给您。"子都一听很不高兴,"同为朝臣,我要十辆战车你都不给吗?"两个人争了起来。

最后郑庄公一裁决,颍考叔讲的有道理。子都心里从此就怀恨颍考叔,"咱们走着瞧。"后来,郑国出兵攻打许国。颍考叔带领着郑军第一个冲上了城头,把许国的旗降下来,升上了郑国的旗。

子都赶到城下时,晚了一步,一看,又被颍考叔比了下去。

他心里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颍考叔从背后给射死了。

颍考叔这一死,子都冲上城头说:"许国的都城是我攻下来的。"就这样子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郑庄公出来迎接,并且在宫殿上设酒宴给子都庆贺胜利。

酒宴上郑庄公问起颍考叔,子都说:"颍考叔将军不幸,在前线中箭身亡。"于是,在酒宴之前,众人先给颍考叔默哀,然后才开始饮酒。

没想到公孙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郑庄公发现真相,心里压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问题,端着酒杯便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颍考叔。"这一下,文武群臣都吓了一跳,难道颍考叔的魂灵附到子都身上了?

子都端着酒杯接着说:"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边这样胡言乱语,一边冲到高处,跳下来死了。

京剧里有出戏,叫《伐子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这大概是最早的"暗箭伤人"的故事。不过这个提法本身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原来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御史中丞,是负责监督朝廷百官,相当于检察院检察长一类的人物。

这个御史中丞,看朝中谁觉得别扭,就在暗地里给他罗织罪名,在皇上面前弹劾他。

为了要搜集别人的罪名,他便常常和其他的官员暗中勾结。

有一次联系到老臣刘贡父,刘贡父说:"你要鸣鼓催阵,让大家冲上去把某个官员扳倒,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不干暗箭伤人的事。""暗箭伤人",就是指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 编辑本段例句 1.造谣中伤;~;这是反动势力惯用的伎俩。

2.改革家一定要坚定信念;做好会有~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