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 和”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和”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发表时间:2024-07-28 12:07:03 来源:网友投稿

“和”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和”字最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当时有多种写法。《说文解字》认为,甲骨文的“和”字意为“调和”。

“以口食禾,吹龠相和。”和hè,甲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左下部是口的形状,右部象连接的一起的竹管的形状(即口吹排箫之类的乐器,后来的龠yuè)。

金文大同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古文简化省龠从口,禾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分别写做“龢”和“咊”,俗作“和”,把“口”移到右边。如今都用“和”来表示。

“和”字首要寄义有:相安、调和、连合、和平、停息争端等。“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抱负境地,包括着丰硕的文化内在。

郭沫若对甲骨文的“和”字考察甚详。他认为甲骨文和“和”字是指音乐之和,而现代的“和”字则演变成和谐文化之“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