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空气流层分哪几种

空气流层分哪几种

发表时间:2024-07-28 14:29:27 来源:网友投稿

大气层随著高度的增加,气体密度就愈加稀薄,从卫星数据的显示,表明在2000公里的高空上,还存在有大气稀薄气体的痕迹。

大气层可分为数层:

(1) 从地面到10-12公里以内的空气是对流层,它包含大气层质量的80%左右,又包含几乎全部水份和尘埃。对流层内冷热空气不断对流,形成各种气象活动,如云、雨。

(2) 平流层内空气较稀薄,气象活动也少,适宜於飞机飞行,在35-60公里间,还有一层臭氧层,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厚度只有3mm。

(3) 平流层上到1000公里内为电离层,在太阳的短波和各种粒子辐射下,电离层的气体分子都被电离成离子或电子。整个电离层可分为四层,其中电的性质以及各层的高度和电离程度随昼夜、季节和太阳的活动而变化。所以利用电离层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短波就所以才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另外一种分类:

大气层大致可分为(1)对流层,(2)平流层,(3)中气层,(4)同温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约10公里。顾名思义,对流层是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於对流层,所以它也是蒸发、云、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 越接近地面水汽含量月高,因为温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如:海、湖、森林、沼泽...)。 大气吸收阳光的效率不高,约有50%的阳光穿透为地表吸收,而且空气放出的辐射比吸 收的还多(即不断冷却),所以大气的温度分布成随高度递减的现象。大气则经由热传 导及对流传送热量,弥补辐射冷却所损失的能量。平均而言,对流层中随高度温度递减 约6.5 oC/km。

(2)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10km至50km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 加,所以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因次称为平流层。平流层 因为特别稳定,而且没有降水,大气中悬浮微粒(如:火山灰、污染物、核爆辐射尘...) 可停留在平流层数个月到数年之久。

3) 中气层:在这层没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4) 同温层:在这层,N2、O2、O吸收非常短的太阳辐射(<0.1μm),产生光电离作用 (photoionization),生成许多电离子,所以也称为电离层。由於空气稀薄,只要吸收一点 能量,温度就变得很高(可达数千度)。这里的温度变化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关系密切。 太阳黑子活跃与否可改变温度达一千多度。但是人若在同温层立刻被冻死。为什麼?因 为空气太稀薄,即使每个气体分子温度达数千度,因为太少气体分子撞击人体,对人而 言,温度还是非常低。由於电离子会吸收、反射电讯,电离层的状况对长程通讯影响很 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