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君子喻以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什么意思

君子喻以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8 14:35:15 来源:网友投稿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出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心思想的存在。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做什么不做什么君子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君子转物。

君子:像这种君子与小人截然二分并且完全对立的说法,在《论语》多次见到。事实上我们所见的几乎都是二者之间的人。所以在理解时,要有“动态人生”的观点,就是把“君子”视为“立志或努力成为”君子的人,小人则是“无心或放弃成为”君子的人。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进而主张: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沦为小人;小人若是上进,可能改头换面。如此一来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实质的作用与效果可言。

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没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转。

君子行事因为按“义以为质”,所以能做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处有,可处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正由于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所以能够“泰而不骄”“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差别都源于行事时这一点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在淳熙八年(1181)﹐朱熹曾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堂﹐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章﹐他用“义利之辨”来讲儒释区别,以说明自己为学的理论根据。听者都十分感动,至有泣下者,朱熹又请陆九渊书写讲义《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将讲义刻于石以作纪念。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