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周朝灭商的恐怖真相

周朝灭商的恐怖真相

发表时间:2024-07-28 14:54:57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个手段:偷袭

因为从始至终,周国与商王朝的中央军队在实力上都要处于下风,如果正面对抗的话,周武王肯定很难到达朝歌,更别说在牧业打败纣王的军队了。在商周之间隔着上千公里的路程。西岐是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而朝歌位于河南省北部。要是一个要塞又一个要塞,一座城市挨着一座城市地去攻打的话,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够到达朝歌。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利簋上曾有这样一段铭文:“武征商, 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夙:早上)又商”,与《尚书·牧誓》记载“甲子昧爽(昧:黎明前)”吻合。说明武王伐纣是一次长途的武装奔袭,在古代那个通讯条件下,只要稍微隐蔽一点,是绝对可以办到的。

第二个手段:收买内应

不管什么性质的战争,内应和叛徒总是存在的,而在商王朝里面,对于不满纣王所作所为的人当然也很多,所以只要周武王有心,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内应。在《吕氏春秋》一书中, 有这么一段记载: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

那么武王为什么要急着行军赶路去救胶鬲呢?原来是胶鬲是周文王从贩卖渔盐的小贩中发现的人才,推荐给商纣王的,果然胶鬲是周武王的间谍。正是在胶鬲的内应之下,纣王募集来的军队临阵倒戈,兵败如山倒!

更为严重的是,武王在占领朝歌之后,对于朝歌的平民展开了屠杀,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在早期史书《武成》的记载中,就有“血流漂杵”的记载。

这样的行为在后人看来当然并不是很光明正大的事情,也无法忍耐!所以孟子才会在自己的文章里替周武王洗白:“尽信书不如无书。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至于纣王的结局,当然不是《封神演义》里描写的那样,登鹿台自焚而死。在《六韬》残卷中记载:“先涉,以造于殷。甲子之日至牧之野。禽受(纣)系其首于白。”说明了纣王被俘之后然后遭到了杀戮,最后拿来示众,所以才会有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的记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