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有余魄力不足后两句
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谓千古难题。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识人用人之法,却有独特见解。
话说李鸿章向曾国藩举荐三个人,恰好曾散步去了,李让人在厅外等候。哪成想曾散步回来,从察言观色中已有定论:左边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服务的工作;中间那位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不值得信任,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怎会有如此差异?曾国藩解释道:过分谨慎,沉稳有余,魄力不足,难堪大任;东张西望,神情不定,有投机钻营之嫌,不足以委以重任;不骄不躁,仰头望云,有一份难得的从容淡定,这才是少有的大将之才!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很准,那个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
人有长短世无全才。人本身就是一个长与短的统一体,优点和缺点同在,长处与短处并存。关键是取人之长,趋利避害,才能实现用人科学化,效益最大化。曾国藩在官场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识人慧眼,使千里马踊跃相随。
鲍超是湘军名将,长得短小精悍,又性情豪爽。他本来是胡林翼旧部,同乡李申甫荐之于曾国藩。一开始曾国藩交给他两营人马,鲍超嫌少,想另谋高就。李申甫为鲍超求情,曾国藩才勉强给加了一营。
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用,必须“日观其德月月视其艺”,多视角观察识别,防止以偏概全,方能以小见大。一次刘铭传率军追击捻军,途中与刚获大胜仗的鲍超相遇。曾国藩问刘铭传:“鲍超穿黄马褂了吗?讲自己的战功了吗?”刘铭传答道:“没穿黄马褂,鲍超唯恐待人不周,十分谦虚,哪里会夸耀自己的战功呢?”曾国藩由此而知道鲍超还保持着朴实的本色,仍有不表功的美德。
好马要配好鞍,名将要统重兵。面对大胜而归的鲍超,曾国藩大张旗鼓奖励,马上给他加了好几个营的精兵。鲍超从此再也不提要走的事。
打狼要有擒虎力。鲍超勇猛善战,但将才而不是帅才,因而在作战中,曾国藩常让他冲锋陷阵,却不让他独当一面,避其所短。领导干部有识人之明,才能善任之。
“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这是曾国藩识人的经验总结也是他为官的智慧结晶。
曾国藩驻军安庆时,有一位姓戚的人从乡下来投奔他,几句言语,曾国藩对他很有好感,就把他留下来。一日共饭饭有秕戚除之而后食,文正熟视之。饭后奕既,支数十金为路费。戚某大惊便向曾国藩的表弟彭杰南求助,让他去给说情。曾国藩对彭杰南说:“他吃饭时连一颗谷粒都要挑出去,从庄稼地里来到军营,才不过一个多月,就有这样的举动,我恐怕他见异思迁,富贵之后会忘本,到头来反而害了他啊。”吃饭剔除秕谷,这种常人不以为然的生活细节,在曾国藩看来却关乎个人品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曾国藩说:即使有好的药物,如果不对病症,还不如一般的药物有效;虽然有贤才,如果工作不适合他的特长,就不如普通人。曾的秘诀是使人人能尽其用,尽其才。对于擅长治军的,就安排到营务处,使其历练军务,以为他日将才之备;对于精于计算的,便安置到粮台、转运局、筹饷局等机关,使其学习筹饷、理财转输输等工作;对于善于发明创造的,便安排到制造局,参加造舰制炮的工作。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给雄鹰以蓝天,给猛虎以深山,才能让人才尽心尽力。李善兰、华衡芳、徐寿是当时著名科学家,俞樾成为著名经学家,左宗棠在后来平定新疆叛乱中建立功勋,郭嵩焘成为中国首任驻外公使,容闳成为洋务运动的骨干人才。
古语云:“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将将者,谓之帅也。”能将思想付诸实施并加以升华的人即是将才,而能将思想托付给合适的将才,使之收获最大效益的人,即是帅才。曾国藩无疑是后者。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乃是人才成长的一条历史规律。无论从古至今,对于每一位高明的领导者而言,“用与不用,听与不听”这八个大字都是集聚眼力、智慧、胸怀和胆略的良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