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上海城隍庙属于哪个区

上海城隍庙属于哪个区

发表时间:2024-07-28 18:17:52 来源:网友投稿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

传说上海城隍庙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 (1403—1424),时任上海知县张守约将其改建为城隍庙,并改祀敕封的上海城隍神秦裕伯,天顺年间(1457—1464),上海知县李纹重修庙宇,建亭殿前。嘉靖十四年(1535)改建山门,并建造牌坊一座。万历三十年(1602)知县刘一炉重建。万历三十四年(1606)焚毁于火,后不久知县李继周再次重建。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史彩捐俸倡修,并建鼓亭二所。康熙四十八年(1710)本地乡绅于庙东构建东园,凿池造亭,堆叠山石,栽植花草,扩庙基10余亩,雍正十三年(1735)时住持募修殿宇。乾隆十三年(1748)寝宫焚毁于火,时知县王促重建。乾隆中叶邻壁豫园荒圯,被庙内以廉价购得作为西园,庙基扩大至36亩8分,乾隆五十九年(1794)道会司葛文英募建后楼。嘉庆三年(1798),大殿再次建复,并设道会司和二十四司于两庑。道光十六年(1836),两庑及戏楼毁于火,后又得募资重建,道光十六年(1842)英军占领上海城,曾以城隍庙为驻地,咸丰三年(1853)小刀会占领上海,设部于庙内,前后住居一年有余,咸丰十年(1860)该庙成为英法军队营房,历经数次兵占,庙内破坏一空,面目全非,同治年间(1862—1874)知县王宗濂、巡道应宝时先后倡捐大修,历时十月,庙貌焕然一新,重复壮观。光绪十九年(1893)知县王柔暄募捐建头门、二门、大殿、戏楼、鼓亭等。

民国年间城隍庙两遭火焚,时有重修,其中1926年由杜月笙、黄金荣等人发起捐资修葺时,始全部建成钢筋水泥仿古大殿,辉煌壮丽,为上海所未曾有。

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3.3万多平方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