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并称为什么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所以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国风》《雅》《颂》三大部分。又以《国风》为代表,收录了各地的民俗歌谣,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代表作家是屈原,代表作是《离骚》。
所以“风骚”的“风”是指《国风》,代指《诗经》;“骚”就是《离骚》,代指《楚辞》。
《诗经》产生于西周时期,“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小雅”保留了一部分民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曹风、豳风、郑风、卫风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关于国风的产生,有“采诗”之说: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周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体察民情的,所以《国风》也是我们研究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最为原始的资料。
当然《诗经》也经过了“删诗”,据说最初的《诗》有三千多首,经孔子编定后成为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经孔子编定后,《诗》也与《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为儒家经典“六经”。所以《诗》就成为了《诗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造了一种诗体叫楚辞。
楚辞在内容上,驰骋想象,构思奇特,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形式上与《诗经》的四言诗不同,句子参差不齐,多用“兮”字,语句曼长。
西汉末,刘向收录了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离骚》是屈原对自己遭遇的幽思和怨愤。诗歌从自己的身世、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辅佐楚王的贡献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被后人熟知。表现了自己对真理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