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端午节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端午节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发表时间:2024-07-28 21:02:05 来源:网友投稿

端午节的特点是,吃棕子,赛龙舟。来源是为了纪念屈原。变化是现在就是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来过。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郡都。恶耗传来眼看郡都沦陷,悲愤自己的忠良之策不被采纳,以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情难自禁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奋笔写下《怀沙》之后,愤然抱石投身汨罗江。以身明志以死报国。

屈原的壮烈之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楚国百姓。纷纷奔至汨罗江边,沿江呼唤大夫,数日不去。渔夫们划起木船,在江上反复搜寻屈原之身未果。便拿来饭团鸡蛋、用楝树叶包饭,外缠丝线(后来变化为粽子)投入江中,喂食鱼虾,等等能想到的办法来保护屈原肉身,使其不被水中食肉动物吞食。

每到五月初五端午节,沿江百姓都会包好粽子投入江中,以此怀念屈原。传承至今五月初五端午节,融入了更多的民俗色彩,人们愈加重视端午节。

每逢节至人们举行划龙舟,祭拜天龙,祈福祛灾。包粽子吃粽子。投粽子入江河,怀念屈原,纪念屈原。吃“五黄"(黄酒、黄鱼、黄鳝、黄瓜、蛋黄等带黄字的食物)寓意不会青黄不接,丰衣足食。门头插艾草、菖蒲,驱邪避晦,健康安泰。佩香囊驱蚊祛虫,趋吉避凶。等等活动。让五月初五端午节,富有民俗文化色彩,民族精神之髓,演绎地方风俗的重大节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