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衍圣公之争
从宋朝开始宋仁宗就将孔子的嫡长子孙册封为衍圣公,相当于就是给孔圣人繁衍后代的代表人物。一直到民国时期取消了这一封号,可是为什么近代对衍圣公的身份,会产生质疑呢?
一、北宋灭亡时,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出现。
宋徽宗时期孔子的第47代嫡长孙孔端友袭封为衍圣公。可惜不久就出现了乱世的局面,金兵大举南下,孔端友为了保住孔家的传承宝物,所以携带着南下,投奔在临安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
这个时候孔门还只有一位衍圣公,那就是孔端友。可是金人也想要扶植起一位衍圣公,以此证明他们才是正统王朝。
宣和三年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衍圣公,为通直郎、直秘阁,仍许就任关升,以示崇奖。端友言:诏敕文宣王后与亲属一人判司簿尉,今孔若采当承继推恩。诏补迪功郎。---《宋史》
所以金人先扶植起了伪齐政权,刘豫出任伪齐政权的皇帝。让刘豫出面将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的儿子孔璠册立为衍圣公。
当初孔端友南下的时候,他的弟弟一门是留在北方守住孔林和孔庙的,所以没有跟着南下,这就成了金人利用的筹码。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局面。南边是孔端友这一支,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孙系,而北边是孔端操这一系,他们是金人扶植起来对抗南方的筹码。
孔端友这一脉世袭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后人。而孔端操这一脉,世袭衍圣公的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后人。
从身份角度来看,嫡长子孔端友这一脉当然是正统,可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孔端操这一脉驻守在曲阜的孔庙和孔林,所以他们也不能说不是正统。
要是只有南北两宗也就算了,到了蒙古人南下的时候,衍圣公的情况再次发生了转变。当时曲阜孔庙驻扎的衍圣公是孔元措。
孔元措是金人扶植起来的,可是蒙古人南下进攻金朝时,孔元措不得不学习孔端友南下避难,他跟随着金朝政权到了汴京,而曲阜孔庙则让他的族兄孔元用来负责打理。
书索翰林学士赵秉文、衍圣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及归顺人家属,蒲阿妻子,绣女、弓匠、鹰人又数十人。---《金史》
蒙古人到了曲阜,发现衍圣公不见了,索性就在当地改立了一个,他们将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俩立为了衍圣公。
这么一来情况就更复杂了,在南宋有孔端友这一脉的衍圣公,在金朝有孔元措这一脉的衍圣公,后来蒙古占领曲阜有,又有了孔元用这一脉的衍圣公。
中华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三派衍圣公,谁都觉得自己是正统衍圣公。一直到公元1233年,蒙古人打下了汴京城,金朝的衍圣公孔元措被蒙古人活捉了。
此后孔元措又被蒙古人立为了衍圣公,之前他们立的衍圣公孔之全就被废掉了,充任了曲阜令。这么一来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局面再次出现。
可是孔元措没儿子,这下子问题又出来了,蒙古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孔元措弟弟孔元孙子孔立为衍圣公。
可惜孔浈这个人出身是有问题的,他老妈已经改嫁了老李家,孔也跟着姓了李,所以没多久就被废掉了。
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以为国子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元史》
元朝皇帝也烦了,索性就不立衍圣公了。一直到南宋灭亡以后,南边的衍圣公孔洙谢绝衍圣公的封号,此43年再也没有立过衍圣公。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